《金瓶梅》竟然还能改编成舞蹈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成书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 、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其后被拍成许多同名的影视作品。
内容简介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增加上具有开拓性意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分水岭,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它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体现当时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内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宦官、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西门庆原是个破落财主、生药铺老板。他善于夤缘钻营,巴结权贵,在县里包揽讼事,交通官吏,知县知府都和他往来。他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聚敛财富,荒淫好色,无恶不作。他抢夺寡妇财产,诱骗结义兄弟的妻子,霸占民间少女,谋杀姘妇的丈夫。为了满足贪得无厌的享乐欲望,他干尽伤天害理的事情。但由于有官府做靠山,特别是攀结上了当朝宰相蔡京并拜其为义父,这就使他不仅没有遭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左右逢源,步步高升。
各取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名字作为作品的名字,《金瓶梅》像日记一样,它的故事是逐年逐月展开的。开篇说“话说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表明《金瓶梅》写的是北宋末年政和年间的故事,恰好《金瓶梅》前六回写的潘金莲和西门庆偷情的故事是从《水浒传》中抄袭来的,读者早已知道《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政和年间,于是更加深信不疑地认为《金瓶梅》写的真是北宋末年政和年间的故事。
明代的皇帝,广事罗致妇女,以为后宫淫乐,史籍记载颇为详尽,正德皇帝则是其中最为出名的。可以说明中叶以来,君荒臣纵,纲纪日坏,明武宗正是这样一个倡导者,明武宗朱厚照1506年继位,至1521年驾崩,在位16年。《明实录·武宗外纪》记载,武宗即位后,“又别构院御,筑宫殿数层,而造密室于两厢,勾连栉列,名曰豹房”,以供淫乐。
作品目录
第一回 | 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武二郎冷遇亲哥嫂 | 第51回 | 打猫儿金莲品玉 斗叶子敬济输金 | |
第二回 | 俏潘娘帘下勾情 老王婆茶坊说技 | 第52回 | 应伯爵山洞戏春娇 潘金莲花园调爱婿 | |
第三回 | 定挨光王婆受贿 设圈套浪子私挑 | 第53回 | 潘金莲惊散幽欢 吴月娘拜求子息 | |
第四回 | 赴巫山潘氏欢幽 闹茶坊郓哥义愤 | 第54回 | 应伯爵隔花戏金钏任医官垂帐诊瓶儿 | |
第五回 | 捉奸情郓哥定计 饮鸩药武大遭殃 | 第55回 | 西门庆两番庆寿旦 苗员外一诺送歌童 | |
第六回 | 何九受贿瞒天 王婆帮闲遇雨 | 第56回 | 西门庆捐金助朋友 常峙节得钞傲妻儿 | |
第七回 | 薛媒婆说娶孟三儿 杨姑娘气骂张四舅 | 第57回 | 开缘簿千金喜舍 戏雕栏一笑回嗔 | |
第八回 | 盼情郎佳人占鬼卦 烧夫灵和尚听淫声 | 第58回 | 潘金莲打狗伤人 孟玉楼周贫磨镜 | |
第九回 | 西门庆偷娶潘金莲武都头误打李皂隶 | 第59回 | 西门庆露阳惊爱月 李瓶儿睹物哭官哥 | |
第十回 | 义士冲配孟州道 妻妾玩赏芙蓉亭 | 第60回 | 李瓶儿病缠死孽 西门庆官作生涯 | |
第11回 | 潘金莲激打孙雪娥西门庆梳笼李桂姐 | 第61回 | 西门庆乘醉烧阴户 李瓶儿带病宴重阳 | |
第12回 | 潘金莲私仆受辱 刘理胜魇胜求财 | 第62回 | 潘道士法遣黄巾士 西门庆大哭李瓶儿 | |
第13回 | 李瓶姐墙头密约 迎春儿隙底私窥 | 第63回 | 韩画士传真作遗爱 西门庆观戏动深悲 | |
第14回 | 花子虚因气丧身 李瓶儿迎奸赴会 | 第64回 | 玉箫跪受三章约 书童私挂一帆风 | |
第15回 | 佳人笑赏玩灯楼 狎客帮嫖丽春园 | 第65回 | 愿同穴一时丧礼盛 守孤灵半夜口脂香 | |
第16回 | 西门庆择吉佳期应伯爵追欢喜庆 | 第66回 | 翟管家寄书致赙 黄真人发牒荐亡 | |
第17回 | 宇给事劾倒杨提督李瓶儿许嫁蒋竹山 | 第67回 | 西门庆书房赏雪 李瓶儿梦诉幽情 | |
第18回 | 赂相府西门脱祸 见娇娘敬济销魂 | 第68回 | 应伯爵戏衔玉臂 玳安儿密访蜂媒 | |
第19回 | 草里蛇逻打蒋竹山 李瓶儿情感西门庆 | 第69回 | 招宣府初调林太太 丽春院惊走王三官 | |
第20回 | 傻帮闲趋奉闹华筵 痴子弟争锋毁花院 | 第70回 | 老太监引酌朝房 二提刑庭参太尉 | |
第21回 | 吴月娘扫雪烹茶 应伯爵替花邀酒 | 第71回 | 李瓶儿何家托梦 提刑官引奏朝仪 | |
第22回 | 蕙莲儿偷期蒙爱 春梅姐正色闲邪 | 第72回 | 潘金莲抠打如意儿 王三官义拜西门庆 | |
第23回 | 睹棋枰瓶儿输钞 觑藏春潘氏潜踪 | 第73回 | 潘金莲不愤忆吹箫 西门庆新试白绫带 | |
第24回 | 敬济元夜戏娇姿 惠祥怒詈来旺妇 | 第74回 | 潘金莲香腮偎玉 薛姑子佛口谈经 | |
第25回 | 吴月娘春昼秋千 来旺儿醉中谤仙 | 第75回 | 因抱恙玉姐含酸 为护短金莲泼醋 | |
第26回 | 来旺儿递解徐州 宋蕙莲含羞自缢 | 第76回 | 春梅娇撒西门庆 画童哭躲温葵轩 | |
第27回 | 李瓶儿私语翡翠轩 潘金莲醉闹葡萄架 | 第77回 | 西门庆踏雪访爱月 贲四嫂带水战情郎 | |
第28回 | 陈敬济徼幸得金莲 西门庆糊涂打铁棍 | 第78回 | 林太太鸳帏再战 如意儿茎露独尝 | |
第29回 | 吴神仙冰鉴定终身 潘金莲兰汤邀午战 | 第79回 | 西门庆贪欲丧命 吴月娘失偶生儿 | |
第30回 | 蔡太师擅恩锡爵 西门庆生子加官 | 第80回 | 潘金莲售色赴东床李娇儿盗财归丽院 | |
第31回 | 琴童儿藏壶构衅 西门庆开宴为欢 | 第81回 | 韩道国拐财远遁 汤来保欺主背恩 | |
第32回 | 李桂姐趋炎认女 潘金莲怀妒惊儿 | 第82回 | 陈敬济弄一得双 潘金莲热心冷面 | |
第33回 | 陈敬济失钥罚唱 韩道国纵妇争锋 | 第83回 | 秋菊含恨泄幽情 春梅寄柬谐佳会 | |
第34回 | 献芳樽内室乞恩 受私贿后庭说事 | 第84回 | 吴月娘大闹碧霞宫曾静师化缘雪涧洞 | |
第35回 | 西门庆为男宠报仇 书童儿作女妆媚客 | 第85回 | 吴月娘识破奸情 春梅姐不垂别泪 | |
第36回 | 翟管家寄书寻女子 蔡状元留饮借盘缠 | 第86回 | 雪娥唆打陈敬济 金莲解渴王潮儿 | |
第37回 | 冯妈妈说嫁韩爱姐 西门庆包占王六儿 | 第87回 | 王婆子贪财忘祸 武都头杀嫂祭兄 | |
第38回 | 王六儿棒槌打捣鬼 潘金莲雪夜弄琵琶 | 第88回 | 陈敬济感旧祭金莲 庞大姐埋尸托张胜 | |
第39回 | 寄法名官哥穿道服 散生日敬济拜冤家 | 第89回 | 清明节寡妇上新坟 永福寺夫人逢故主 | |
第40回 | 抱孩童瓶儿希宠 妆丫鬟金莲市爱 | 第90回 | 来旺偷拐孙雪娥 雪娥受辱守备府 | |
第41回 | 两孩儿联姻共笑嬉 二佳人愤深同气苦 | 第91回 | 孟玉楼爱嫁李衙内李衙内怒打玉簪儿 | |
第42回 | 逞豪华门前放烟火 赏元宵楼上醉花灯 | 第92回 | 陈敬济被陷严州府 吴月娘大闹授官厅 | |
第43回 | 争宠爱金莲惹气 卖富贵吴月攀亲 | 第93回 | 王杏庵义恤贫儿 金道士娈淫少弟 | |
第44回 | 避马房侍女偷金 下象棋佳人消夜 | 第94回 | 大酒楼刘二撒泼 洒家店雪娥为娼 | |
第45回 | 应伯爵劝当铜锣 李瓶儿解衣银姐 | 第95回 | 玳安儿窃玉成婚 吴典恩负心被辱 | |
第46回 | 元夜游行遇雪雨 妻妾戏笑卜龟儿 | 第96回 | 春梅姐游旧家池馆杨光彦作当面豺狼 | |
第47回 | 苗青贪财害主 西门枉法受赃 | 第97回 | 假弟妹暗续鸾胶 真夫妇明谐花烛 | |
第48回 | 弄私情戏赠一枝桃 走捷径探归七件事 | 第98回 | 陈敬济临清逢旧识 韩爱姐翠馆遇情郎 | |
第49回 | 请巡按屈体求荣 遇胡僧现身施药 | 第99回 | 刘二醉骂王六儿 张胜窃听张敬济 | |
第50回 | 琴童潜听燕莺欢 玳安嬉游蝴蝶巷 | 第100回 | 韩爱姐路遇二捣鬼 普静师幻度孝哥儿 |
后世影响
《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从此,文人创作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莫不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金瓶梅》摆脱了这一传统,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使中国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成熟,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
《金瓶梅》的诞生,标志着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几部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而集体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模式的终结,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历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论著层出不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倍受研究者之关注。
《金瓶梅》全书100回,人物200多个,结构大而不乱,200多个人物中,潘金莲、西门庆、陈经济、吴月娘都很有个性,里面运用了大量方言、歇后语、谚语、词曲,不少词曲用的颇为精妙,又富含杂学知识。书中宣扬了因果报应之说,由于里面淫词秽语很多,因此被列为禁书。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本文学著作。
思想内容
《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现象,是一个社会断层的深入剖解。
一、全书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开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彻底暴露出人间的肮脏与丑恶。西门庆一方面凭借经济实力交通权贵,行贿钻营,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扩大非法经营,从而成为集财、权、势于一身的地方一霸。作品还通过西门庆的社会活动,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权贵与豪绅富商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的现实,从客观上表明了这个社会的无可救药。
二、《金瓶梅》以相当多的篇幅描写了西门庆及其妻妾的家庭活动,写出了这个罪恶之家的林林总总,反映了正常人性惨遭扭曲和异化的过程。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诸多女性,尽管出身、性格、遭遇不尽相同,但都被超常的情欲、物欲所支配。她们以扭曲的人性去对抗道德沦丧的夫权社会,又在人性的扭曲中走向堕落和毁灭。作品在原始欲望的文本表象下面,同时具备了对人性本质的拷问,善与恶的分界在这本书中有了另一种解释。
现实主义,这是《金瓶梅》与《红楼梦》的不同之处。
艺术成就
作为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在艺术上较之此前的长篇小说有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创作题材,从描述英雄豪杰、神仙妖魔转向家庭生活、平凡人物。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这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流。
二、创作主旨,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暴露丑。《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在批评社会黑暗的同时,更多的是着力讴歌美好的理想,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金瓶梅》则实现了中国古代小说审美观念的大转变,极写世情之恶、生活之丑,是一部彻底的暴露文学。它在表现丑的时候,常常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言行之间的矛盾,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这种写法对此后的讽刺文学有极大的影响。
三、人物塑造,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金瓶梅》的叙事重心从以往的以组织安排故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人物为主,并且克服了先前小说中人物性格单一化、凝固化的倾向,注重多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能细致如微地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一些人物形象中出现了美丑并举的矛盾组合,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流动性。
四、叙事结构,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此前的长篇小说基本上是由一个个故事连结而成,采用的是线性发展的结构形式。而《金瓶梅》则从生活的复杂性出发,发展为网状结构。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的盛衰史而开展,并以之为中心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情节相通的生活之网,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五、语言艺术,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此前长篇小说的语言深受“说话”伎艺影响,《三国演义》属于半文半白的演义语体,至《水浒传》、《西游记》白话语言日渐成熟,同时也向着规范化和雅驯化的方向发展,而《金瓶梅》却代表了小说语言发展的另一方面,即遵循口语化、俚俗化的方向发展。它运用鲜活生动的市民口语,充满着浓郁淋漓的市井气息,尤其擅长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神情口吻无不毕肖。
文学价值
《金瓶梅》是一部描写市井人物的小说,有人认为它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所以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它还是第一部细致的描述人物生活、对话及家庭琐事的小说,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虽然由于小说中有性描写,使它对市井之民构成了吸引;但只有对传统文化有相当认知的人,才能够真正读懂、读透它。
不久,又被清初著名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二》云:“深切人情事务,无如《金瓶梅》,真称奇书。欲要止淫,以淫说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而文心细如牛毛茧丝,凡写一人,始终口吻酷肖到底。结构铺张,针线缜密,一字不漏,又岂寻常笔墨可到!”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郑振铎说:“如果净除了一切秽亵的章节”,《金瓶梅》“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
毛泽东认为《金瓶梅》描写了真正的明朝历史。
作者考据
兰陵笑笑生,成为《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四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专家学者和读者,迄今已提出60人之多。其广有影响者为:
王世贞说
明刻本《山林经济籍》与《万历野获编》最早透露出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信息。宋起凤撰于康熙十二年的《稗说》与清初的《〈玉娇梨〉缘起》均指实为王世贞。其后清人陈陈相因,推波助澜,一时形成非王世贞莫属的舆论。此说20世记30年代遭到鲁迅、吴晗、郑振铎等人的严重打击。1979年朱星发表《〈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重倡此说,并列举出十条理由:
(一)王世贞是“嘉靖间大名士”;
(二)他能写小说,并有小说传世;
(三)他有能力个人完成宏篇巨制;
(四)他有完成大作的足够时间;
(五)他是大官僚,所以能写出官场大场面;
(六)《金瓶梅》中的地名与王世贞经历相符合;
(七)他崇信佛道,正是《金瓶梅》所宣扬;
(八)他好色醉酒,具有写作《金瓶梅》的情怀;
(九)他祖籍江苏省太仓市,曾在山东做官,具有运用江苏太仓与山东方言的条件;
(十)他知识面广,能写出《金瓶梅》这样的百科全书。
黄霖、徐朔方、赵景深等撰文商榷,此说重又混入诸说林立的迷茫之中。1987年至1990年,周钧韬《金瓶梅新探》、《金瓶梅探谜与艺术赏析》,连发三篇专为“王世贞说”翻案,在重申“王世贞说”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说”。1999年,许建平《金学考论》用四个外证七个内证进一步申述“王世贞说”。2002年,霍现俊《〈金瓶梅〉发微》再次举起此说大旗,从外证、内证两方面,重新全面予以论证。许建平甚至认为“21世纪《金瓶梅》研究应从王世贞研究作为新的突破口和起点”。 (最重要的一点是:李时珍曾经将自己编写的《本草纲目》交给王世贞,以求王世贞给予修改意见,《本草纲目》中写有一味世人从未了解的药材,而之前为没有人听说过这味药材的名字。在《金瓶梅》中出现了这味药材,而书写成之时,《本草纲目》还未问世。)
贾三近说
金瓶梅
这是20世纪新时期《金瓶梅》作者新人第一说。倡论者为张远芬。其《金瓶梅新证》提出十条证据:
(一)兰陵是山东峄县,贾三近是峄县人;
(二)他有资格被称为“嘉靖间大名士”;
(三)小说的成书年代与贾三近的生活时代正相契合;
(四)他是正三品大官,其阅历足可创作《金瓶梅》;
(五)小说中有大量峄县、北京、华北方言,贾三近分别在这些地区居住过;
(六)小说中有几篇高水平奏章,贾三近正精于此道;
(七)小说中有些人物记载类似贾三近;
(八)小说多有戏曲描写,贾三近有此生活积累;
(九)他曾十年在家闲居,有创作的时间保证;
(十)他写过小说。
屠隆说
黄霖首倡。他发表了一组八篇文章,提出七条依据:
(一)小说第56回的《哀头巾诗》、《祭头巾文》,出自《开卷一笑》,作者即屠隆;
(二)小说有不少浙江方言,与屠隆籍贯相合;
(三)他祖籍武进,古称兰陵;
(四)他潜心佛道,与小说主旨一致;
(五)他以“淫纵”罢官,坚持写作“淫雅杂阵”,其情欲观正是小说的思想倾向;
(六)他具备创作《金瓶梅》的生活基础与文学素养;
(七)他与刘承禧、王世贞关系密切,此两人均有《金瓶梅》抄本全稿,当为屠隆所赠。
为了证明屠隆就是《金瓶梅》的作者,要先从他的身世说起。屠隆是今宁波市仓水街屠园巷人。屠家在明代是宁波四大家族之一,屠隆从小天资聪颖,被誉为神童。他14岁时就考上秀才,备受当时的大诗人沈明臣青睐,随后名满宁波。此后,他从15岁考到33岁,18年未考上举人。34岁才勉强中举并做了一个小官。因政绩明显,不久后他就被提拔成郎中,随后遇小人被摘掉乌纱帽,只好回到宁波老家以卖文为生。屠隆一直活到万历三十三年,年64岁,最终死于花柳病,还被后世文人讥讽为中国第一个死于性病的文人。“屠隆从宁波至京师,一生游历四方,深知商业内幕和市井风情,又从京官沦为乞丐度日,对人生和人心有着透彻了解,因而才能写出这样一部小说。” 此外,国内目前发现的最早万历年间的版本为戴松岳的论点提供了实物佐证,也是最关键的论据,“万历年间的《金瓶梅》版本由欣欣子作序,兰陵笑笑生著,作序者欣欣子是在明贤里写下这篇序言的。而这个明贤里就是宁波城中的鉴桥头乾溪里,经查家谱,欣欣子就是屠隆的族孙屠本畯。屠家最先是从常州迁徙至现在的宁波,常州当时又被称为兰陵,屠隆号笑笑先生,所以兰陵笑笑生就是屠隆。”
李开先说
此说始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1962年版的一条脚注,是存疑的语气,1979年重印时便把“李开先的可能性较大”一句删除。据说这一条脚注系吴晓铃所加。吴晓铃1982年6月在美国发表《金瓶梅作者新考》讲演时重申此说。徐朔方因为是“集体累积说”的创始人,所以他主张李开先是《金瓶梅》的写定者。徐朔方的根据是:
(一)李开先符合《金瓶梅》作者的基本条件,如为山东人,历任京官,创作有戏曲多种,其《词谑》、《诗禅》表明他对市井文学的爱好和修养,乃“嘉靖八子”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嘉靖间大名士”等;
(二)《金瓶梅》本身证明了其与李开先关系密切,如第70回〔正宫·端正好〕套曲五支,出自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十出原文等;
(三)《金瓶梅》与《宝剑记》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相似之处。
日下翠(日)《金瓶梅作者考证》支持此说,并提出四点新见:
(一)李开先的院本集《一笑散》,其命名词意与感觉均与“笑笑生”相似;
(二)李开先的生日是8月28日,西门庆的生日是7月28日;
(三)《宝剑记》使替身(侍女锦儿)死去,而主要人物(林冲之妻)继续发展故事,这种手法与《金瓶梅》同出一辙;
(四)西门庆形象不统一,具有二重性格,原因是有李开先的“自我投影”。
后来卜键觅踪章城,访书南都,发现《李氏族谱》,著成《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一书,从《宝剑记》与《金瓶梅》、李开先与西门庆、清河寓意、兰陵意旨等诸多内证,以及个人素质、作文风格、交游类群等一些资质,集此说为大成。
徐渭说
最早透露这一信息的是明袁中道《游居柿录》。1939年阿瑟·戴维·韦利(英)在英译本《金瓶梅》的导言中首次提出,却闹了一个音近而误、张冠李戴的笑话。不期60年后,潘承玉《金瓶梅新证》却完成了此说剥茧抽丝、瓜熟蒂落般较为全面的论证。该书首先对小说中佛、道教描写的分析,把《金瓶梅》的作者定位为“一位生平跨嘉、隆、万三朝,而主要活动在嘉靖朝的人物”。接着“指出小说作者同时又是资料丰赡的戏曲学者、技巧纯熟的戏曲作家、素养全面的画家与擅长应用文写作的幕客”;“作者应该有边关甚或御敌的生活阅历”,“具有较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御敌卫国意识”;“作者有强烈的方言俗语爱好”;“作者必有以上各方言区(按指绍兴、山东、北京、苏州、山西、福建、广东等)的生活经验”;“有著书藏名于谜的爱好”。并对《〈金瓶梅〉地理原型考》、《〈金瓶梅〉中的绍兴酒及其他绍兴风物》、《〈金瓶梅〉中的绍兴民俗》、《〈金瓶梅〉中的绍兴方言》等考证,“证明小说作者必为绍兴人”。然后逐一论证“徐渭符合《金瓶梅》作者的一切条件”。潘承玉还把小说诸谜如“廿公”、“徐姓官员”、“清河县”、“兰陵”、“笑笑生”等破解为“浙东绍兴府山阴县徐渭”,归结到“绍兴老儒说”。潘承玉还考索了《金瓶梅》的抄本,认为董其昌是流传线索中的中心人物,而陶望龄是传递抄本的关键人物,而“陶望龄手上的《金瓶梅》来自徐渭,而且极可能就是徐渭的原稿”。潘承玉还做有《金瓶梅文本与徐渭文字相关性比较》,“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徐渭文字是徐渭所写,《词话》也是徐渭所写”。他进而论证“绍兴士人与严嵩”、“沈练与严嵩父子”、“徐渭与沈练”,在《缘何泄愤为谁冤》一节中,认为“徐渭因感于乡风并激于沈练的死而写《金瓶梅》,而他握以行文的这支笔,则同时饱蘸了他一生的全部不幸”。严格地说,潘承玉才是徐渭说的创立者。
王稚登说
鲁歌、马征提议。他们提出十三条根据:
(一)他最先有《金瓶梅》抄本;
(二)他是古称“兰陵”的武进人;
(三)他对屠隆不满,因选其《哀头巾诗》、《祭头巾文》入小说,以示讥刺;
(四)小说中的诗歌曲与王稚登所辑《吴骚集》相似;
(五)王稚登《全德记》中某些内容、用语与《金瓶梅》相似;
(六)他的诗文与小说诗文一脉相通;
(七)王稚登熟悉小说中的一系列方言;
(八)他与小说均有中原正统观;
(九)他符合“嘉靖间大名士”;
(十)他是王世贞的门客,故以小说为王世贞之父报仇;
(十一)小说中王招室一家是王稚登家“豪族”丑类之再现;
(十二)小说三次引用他感触深刻的诗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十三)小说反映的作者模样正与他的情况若相符节。
蔡荣名说
浙江学者陈明达撰文指出,《金瓶梅》作者为明朝黄岩人氏蔡荣名。 陈明达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考证《金瓶梅》,以破解“谁是《金瓶梅》真正作者”这起谜案。陈明达推出长篇论文《(金瓶梅)作者蔡荣名考》,以翔实的证据,考证出明朝黄岩人氏蔡荣名是《金瓶梅》真正的作者。 蔡荣名(1559--?)字去疾,别字簸凡,明黄岩人。出身书香门第,习研古诗文。曾祖父蔡余庆,进士出身,曾任汀州知府。祖父蔡绍科,举人,曾任大理知府。叔父蔡宗明,进士出身,官至礼部郎中。蔡荣名少小聪慧异常,17岁时考上头名秀才。但他我行我素,偏激狂傲,不耐繁文缛节,多次赴省试均未中举。于是就纵情诗酒,醉中成诗。著有《太极注》、《芙蓉亭诗钞》。蔡荣名于24岁北上拜谒王世贞,深受赏识,延为上宾。留住在府。 陈明达从八个方面考证:
1,书中大量独特的黄岩方言证实只有黄岩人才能写得出来。
2,蔡荣名的出身、经历和秉性符合写作《金瓶梅》的身份;《芙蓉亭诗钞》更是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3,王世贞鼎力相助蔡荣名完成写作《金瓶梅》。王世贞诗“袖携天台石,吐作弇山云”。“两年两扣先生门,沾沾所见惬所闻”及蔡荣名《弇山行》证实,《金瓶梅》初稿是蔡荣名的,也是蔡荣名在弇山园两年最后定稿的。
4,王世贞“袖携天台石”;欣欣子序“吾友笑笑生为此,爰馨平日所蕴者,著斯传”;《金瓶梅》36回955页:蔡道:“学生蔡蕴,贱号一泉,”“泉”,水源也,黄岩话“水、书”同音,均念“xu”。意思就是蔡蕴书源也。三者均指《金瓶梅》书稿出处,证实笑笑生就是蔡荣名。
5.“兰陵笑笑生”出自王世贞诗“吾怜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中的“陶陶酒人”,兰陵指代酒。“欣欣子”的“欣欣”出自王世贞诗“沾沾所见惬所闻”中的“沾沾”;
6.欣欣子书于明贤里之轩”。“欣欣”的第二个含义是“欣欣向荣”,所以,整个署名隐含“荣名闲里书之于轩”。
7.《金瓶梅》跋中的“钜公”指张居正。王世贞与张居正是同年,要影射张居正,必须让作者隐姓埋名,所以托名“兰陵笑笑生”。
8.历来许多学者不解的疑惑在蔡荣名身上都能找到答案。如“三七”、“凤城”、“芙蓉亭”等的出处。 陈明达的研究成果引起海外汉学界和媒体的重视。美国、香港等报刊发表了陈明达的论文。
此外还有汤显祖说、冯梦龙说、李先芳说、沈德符说、李渔说、赵南星说、卢楠说、李贽说、冯维敏说、谢榛说、贾梦龙说、薛应旗说、臧晋叔说、金圣叹说、田艺蘅说、王采说、唐寅说、李攀龙说、萧鸣凤说、胡忠说、丁惟宁说等,不一而足。
赵南星说
最先提出的乃清人宫伟谬,见《春雨草堂别集》卷七《续廷闻州世说》。赵南星(1550-1627年),山东高邑人,明代万历进士,系东林党重要人物。《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4期发表王勉《赵南星与明代俗文学兼论〈金瓶梅〉作者问题》一文,提出“《金瓶梅》很可能是赵南星在他一班朋友如吴昌期、徐新周、王义华等人协助下完成”的观点。该文主要从《金瓶梅词话》的“欣欣子序”和书前的“开场词”入手,认为它们和赵南星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主张赵南星在许多方面“都是很合适的人”。
李渔说
此说先见于清代康熙年间刊刻的《第一奇书》在兹堂刊本题“李笠翁先生著”。李笠翁,即李渔(公元1611—1679年),浙江兰溪人,清初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因张竹坡批评的《第一奇书金瓶梅》中图后下半页有“回道人题”的字样,正是李渔的化名。此说不足为信。
卢楠说
此说见《金瓶梅》满文译本序。该书卷首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谷旦序:“此书乃明朝闲散儒生卢楠斥严嵩、严世蕃父子所著之说,不知确否?”
卢楠,明代文学家,字少楩,大名浚县人。太学生,明末广五子之一,著有《蠛蠓集》等。他是王世贞的高足,富有才华,极为熟悉浚县、临清一带的社会风情、市民生活,具有创作《金瓶梅》的条件。王汝梅教授在《谈满文本金瓶梅序》一文中,申述了卢楠说,然无确证。
冯梦龙说
坚持冯梦龙说,他以笔名神风太保名号研究得出冯梦龙(1574-1646年),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字犹龙,别号茂苑野史、龙子犹、顾曲散人、姑苏词奴、詹詹外史、平平阁主人、墨憨斋主人等等,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崇祯中,由贡生授福建寿宁知县。清兵渡江时,参加过抗清斗争。受李贽为代表的晚明进步文学思潮影响颇大,重视小说、戏曲和通俗文学。编纂话本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民歌集——《桂枝儿》、《山歌》;笔记——《古今谈概》、《情史》;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散曲集《太霞新奏》;戏曲《墨憨斋定本传奇》等。冯梦龙是晚明一位极为活跃而多才、多艺、多产的作家。《苏州府志》卷八十一《人物志》中曾称赞他“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他幼年家贫,读书用功,对文、史、哲深有研究。曾在私塾里教过书,讲解《春秋》,所以后来能写出《春秋衡库》。中年时期,靠卖文为生,曾给苏州的书社(店)编写过大量的书稿、书籍。据《太霞新奏》中的有关记载和散曲,我们知道他青年时期曾经热恋过一位叫侯慧卿的著名歌妓。后来侯慧卿嫁了人,使他大失所望,遂绝迹青楼,结束了放浪的生活。可见冯梦龙曾经在一段不短的时间里放浪于青楼。由于他在青楼歌场、茶坊酒肆活动,使他对市民的社会生活十分了解,也使得他有机会观察和分析那些沉沦于社会底层的女性们的生活和心态。他做官是在56岁的晚年。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魏子云认为《金瓶梅词话》中的《祭头巾文》一文,在冯梦龙所编写的《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凡例”中,有“金陵游客”冯梦龙写《头巾赋》的记录,所以,《开卷一笑》和冯梦龙的《古今谈概》、《古今笑林》、《智囊补》等著作后,认为文句“不惟有其语态雷同处,且有引言惯用语”,可以“肯定《金瓶梅词话》是冯梦龙参与的改写本,连‘欣欣子’与‘东吴弄珠客’都是冯梦龙的化名”。陈昌恒先生则从考索冯梦龙的名号入手,得出“东吴弄珠客”、“兰陵笑笑生”、“欣欣子”等都是冯梦龙的化名。它三篇序跋,署名、尾语不同,但实为一文,倘排比研究,则构成一篇完整的《金瓶梅》研究论文。同时具体论证了冯氏创作《金瓶梅》的三个阶段。另有些学者指出,“崇祯本”《金瓶梅》词话亦宜出自冯梦龙之手。在《金瓶梅》的早期传播和成书过程的研究中,冯梦龙的特殊作用,应值得注意。
专家们认为《金瓶梅》不一定是世代累积型的一种集体创作,但并不否定曾经有人系统整理或最后修定,而且这个最后修定,也难以确定是一次或多次,多次是指在一次初步完成后,又经同时或不同时代的人对作品进行较大的或最后的修定、写定。同时要解开《金瓶梅》作者之谜,还必须从三个框框里跳出来:第一,“嘉靖间”,第二,“山东人”,第三,“大名士”。才能比较科学地去探讨,而现存万历本,即丁巳年(公元1617年)刻本,应是初刻本,初刻即是新刻,也即是首刻,这与冯梦龙关系极大,最后修定者或写定的非他莫属。
丁纯父子说
此说见于房文斋先生所著《金瓶梅传奇——兰陵笑笑生秘史》,东方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该书指认《金瓶梅》一书为丁纯父子之作,兰陵笑笑生就是丁纯、丁惟宁。
丁纯(1504-1576年),字质夫,号海滨,山东诸城天台人。27岁考中举人,做了20多年的“岁贡”,却屡试不第。直到50岁上,方才除授钜鹿县训导,后又升任长垣县教谕,成为一县学政的全权主持者。由他开始撰写《恶豪传》,后经其子丁惟宁继续创作,更名为《金瓶梅》。
丁惟宁(1542-1611年),字汝安,又字养静,号少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后授保定府青苑县知县、山西长治县知县、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中宪大夫湖广副使。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主编万历版的《诸城县志》,年仅45岁即辞官归林,在五莲县兰陵峪旁隐居二十余年,埋头撰写《金瓶梅词话》。后继其第五子丁耀亢(1599-1671年)增删、修正、校订、出版。兰陵笑笑生即丁纯父子之称。“兰陵”并非山东峄县之兰陵,而是山东五莲县九仙山之阳的一条深谷,原名就叫“兰陵峪”,乡民俗称“兰陵口子”,后改为“洗耳泉”。
为《金瓶梅》写跋的“廿公”写道:“《金瓶梅》为世庙时一钜公寓言,盖有所刺也。然曲尽人间丑态,其亦先师不删‘郑卫’之旨乎,中间处处埋伏因果,作者亦大慈悲矣。”继丁其伟、金亮鹏先生考证,“廿公”就是丁惟宁的第五子丁耀亢。“世庙时”,是指明世宗嘉靖朝。丁纯在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后,被授为直隶钜鹿训导。明清时代的诸城一带,有以先人在何处做过官,便以其地冠称某公的习俗。这里的“钜公”,正是丁耀亢对其祖父之尊称。
相关论著
1、瓶外卮言(姚灵犀著,天津书局1940年版)
全书分研究论文和词语解释两部分,是中国第一部《金瓶梅》研究专著,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的研究水平。
2、金瓶梅考证(朱星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该书对《金瓶梅》的版本、作者等问题进行考述,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金瓶梅》研究专著,它的出版代表着一个新的研究时代的开始。
3、金瓶梅编年纪事(魏子云著,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81年版)
该书将《金瓶梅》故事按年月日进行编排,寻找线索以解决作者、撰写时代等问题。魏子云为二十世纪最高产的《金瓶梅》研究专家,撰有将近二十部《金瓶梅》研究专著。
4、论金瓶梅(吴晗等著,胡文彬、张庆善选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
本书精选20世纪80年代以前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是国内影响较大的一部《金瓶梅》研究论文集。
5、金瓶梅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全书分本事、作者、版本、评论、影响等五个部分,辑录有关金瓶梅的研究资料,是国内第一部金瓶梅资料汇编。
6、金瓶梅的世界(胡文彬编,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该书选收海外学者研究《金瓶梅》的论文20篇,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外海外《金瓶梅》研究的情况。
7、金瓶梅新探(周钧韬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8、《金瓶梅词典》(王利器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全书收录《金瓶梅》各类词语4588条,进行解释,为阅读作品提供了很大便利。
9、金瓶梅研究(第一辑,中国《金瓶梅》学会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这是国内唯一的一种《金瓶梅》研究期刊,不定期出版,至今已出到第八辑。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水平,反映了这一时期金瓶梅研究的繁盛景象。
10、金瓶梅探谜与艺术赏析(周钧韬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11、金瓶梅鉴赏(周钧韬著, 南京出版社1990年版。)
12、金瓶梅素材来源(周钧韬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该书对《金瓶梅》的创作素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辨析,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创作情况、思想倾向、艺术特性等情况的了解。
13、我与金瓶梅--海峡两岸学人自述(周钧韬、鲁歌主编,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
全书收录23篇《金瓶梅》研究专家所写的自述,由此可见他们的治学经历及几十年间《金瓶梅》的研究状况。
14、金瓶梅大辞典(黄霖主编,巴蜀书社1991年版)
该书为综合性辞典,内容涉及《金瓶梅》的各个方面,对阅读、欣赏和研究这部小说具有很大的帮助。
15、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吴敢著,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该书对20世纪海内外《金瓶梅》研究的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是一部内容翔实、资料丰富的《金瓶梅》研究史。
16、金瓶梅的艺术(孙述宇著,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版)
全书收录学术论文15篇,对《金瓶梅》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在研究领域上有所拓展,是一部较早从艺术角度研究《金瓶梅》的专著。
17、金瓶梅人物论(孟超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该书对作品中的27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是一部研究《金瓶梅》人物形象的专著。本书写于1948年,曾在香港《文汇报》连载。
又:孟超著,张光宇画,北京出版社,2003年,出自"大家小书”第二辑。
18、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刘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全书收录9篇学术论文的,对《金瓶梅》的成书过程、版本、评点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考辨,并披露了不少新的资料。
19、金瓶梅考论(黄霖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全书收录学术论文28篇,既有对作者、成书、版本的考述,又有对人物形象、艺术特性的探讨,作者提出不少值得注意的观点。
20、说不尽的金瓶梅(宁宗一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该书从小说观念、小说类型、审丑、性描写等方面探讨《金瓶梅》对中国小说美学的贡献,有不少新的见解。
21、《金瓶梅》与中国文化(田秉锷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该书在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大背景下,探讨《金瓶梅》与运河文化、酒文化、性文化等的关系,重在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拓展了研究空间。
22、金瓶梅艺术论(周中明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该书从艺术构思、讽刺、白描艺术、人物塑造、心理描写、语言艺术、结构布局等方面对《金瓶梅》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23、金瓶梅六十题(陈诏著,上海书店1993年版)
该书从小处入手,分六十个专题,内容涉及《金瓶梅》的各个方面。全书篇幅短小,笔调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24、世情与世相(尹恭弘著,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
全书将作品放在晚明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对其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性文化、政治文化、家庭文化、伦理文化、市井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25、秋水堂论金瓶梅(田晓菲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直接面对原著,对作品逐回进行十分精细的解读,角度别致,新意叠出,读后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26、日本研究金瓶梅论文集(黄霖王国安选编 齐鲁书社1989年版)
27、金瓶梅西方论文集(徐朔方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格非教授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从思想史和文学史入手,发现在16世纪初期,“真实”的概念第一次由拉丁文进入英语世界,从此,对“真”的追求成为西方文学中最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中国思想界也开始了对“真实”与“虚妄”的思考,“真妄观”在古典小说《金瓶梅》中甚至代替了传统的“善恶观”。由此,《金瓶梅》成为中国思想观念和文学观念的一个重要转折,并影响到后世《红楼梦》的创作。格非提出,这一思想转折的时代背景或可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的转型直到今天仍然在延续着,对照这一重大转折的时代背景、产生的社会问题与价值影响,亦可让现今的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下的中国社会。据悉,格非的研究著作《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近期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书籍版本
《金瓶梅》的版本可分为三个系统:
词话本系统
词话本又称万历本(即明万历年间刻本《金瓶梅词话》),是早期版本,有民
词话本书影
间说唱色彩,语言叙事都比较朴质,有原始风貌。
《新刻金瓶梅词话》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1933年10月“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本重印,两函21册,200幅插图合为一册。
《金瓶梅词话》戴鸿森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月版,删节本,全二册,印量10000部。
《金瓶梅词话校注》冯其庸顾问,白维国、卜健校注,岳麓书社1995年8月版,全四册一函,印量3000套。此书删节约4000字,对词话本进行了详细的注释,注文近100万字,是对明代社会生活的全面展示,学术价值极高。
《金瓶梅词话》同(一)人民文学出版社据1957年影印本重印,1988年4月版。两函21册,图1册,线装。
《金瓶梅词话》同(二)戴鸿森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全二册,为“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系列。
《金瓶梅词话》陶慕宁校注宁宗一审定,人民文学出版社。精装二册。
绣像本系统
绣像本又称崇祯本(即明崇祯年间刻本),此书有200幅木刻插图,全称《新镌绣像批评金瓶梅》故称绣像本,是后来经过文人润色加工过的,文字比较规范,文学性更强些,但早期的朴质风格受到了影响,有一些士大夫说教的色彩。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丛书本,据北大图书馆藏本影印。1988年8月版,印量未标。4函36册,每回插图2帧,全书共200帧。正文页20行,行22字,文中有圈点,行间有夹批并有眉批。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李渔全集》(第一版20册)第12-14册收录。张兵、顾越点校,黄霖审定,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印量3500套。插图100幅,附于卷首。有删节,但未注明字数,删文以“□”标出。(第二版12册本《李渔全集》改为2册收录,此为崇祯本)
《金瓶梅》崇祯本会校足本,王汝梅会校,齐鲁书社1989年6月版。该书是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文件批准,为学术研究需要而出版的。这是《金瓶梅》崇祯本问世以来第一次出版排印本,一字不删,200幅插图照原版影印。此书发行时有限制,原则上指售给各大图书馆和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研究员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
张评本系统
张评本即《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清初张竹坡对崇祯本进行了评点,之后评点本大行其道,崇祯本便为张评本取代.
《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王汝梅、李昭恂、于凤树校点。齐鲁书社1987年版,全二册,印量10000套。(此为张评甲本)删节本,注明所删字数,全书共删10385字。
《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王汝梅校注,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印量3000套,全二册,每回有校记注释。删节本,未写明字数,删节以“…”标示。(此为张评乙本)
完整全本
《金瓶梅词话》是金学家梅节的重校本,一百回,香港梦梅馆1988年出版,1993年普及版。1998年出版限印200部的三校本。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梅节全校本 梅梦馆 1988,附校记五千多条。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梅节重校本普及版,200幅明版插图,陈诏黄霖注释,新式标点,无校记,附注释、梅梦馆四册 1993
兰陵笑笑生《梦梅馆本金瓶梅词话》梅节校订陈少卿钞阅 梦梅馆校定本 限印200部 1998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附吴晗《金瓶梅与王世贞》 星洲世界书局 (洁本)
会校本
1、《金瓶梅会校本》中华书局1998年3月版。全三册。该书是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月版戴鸿森校本、崇祯本、张评甲本三书的会校,删节处同原书。
2、《会校会评金瓶梅》足本。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刘辉、吴敢辑校,平装5册一函。朱墨套印,系以北京首都图书馆藏《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为底本,另据其他7种有代表性的说散本会校;而评语则收录北京首都图书馆藏《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等7种说散本的评语,包括文龙的评语和张竹坡后人家藏本的墨评。附北京大学藏《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的刻印精美插图200幅。这套会校会评本是说散本中相当有参考价值的一种版本。
满文译本
1708年,附有满文序言的《金瓶梅》满文译本出版,这是根据张竹坡评点本翻译的,但做了一些删改,其序言颇有学术价值。关于译者其说不一,认为是和素、徐元梦的说法最为著名,不过翻译无疑是受到满洲贵族支持的。
满文本《金瓶梅》是根据康熙三十四年刊行的张批本翻译的。译本删去每回前的总评、文中的眉批、旁批、读法、闲话、张颐的序言,以及200幅插图。译书前有一篇满文序言。全书40卷一百回,每卷多则三回,少则一、二回。其回目未采用张评本的简目,而是基本上采用明崇祯本的回目。全书为满文,只是在满族人不甚清楚的人名、地名、官名以及成语、熟语、曲文名等旁附有汉文。
关于译者说法也很多,其中和素、徐元梦之说最引人瞩目。徐元梦,字善长,舒穆禄氏,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五十二年(1713)擢内阁学士。其间曾因违旨被治罪。假如徐氏中进士时是20多岁,到康熙五十二年,已是60岁左右的老人,加之人生坎坷,《金瓶梅》卷帙浩繁,他参与翻译的可能性不大。
和素者,字存斋,满洲人。有学者认为和素是《金瓶梅》译者,主要依据有二条。其一,和素是康熙朝著名的翻译家,曾参与翻译过许多著名汉籍;其二,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之后、宗室昭賨,在其《啸亭杂录》的“翻书房”一条中说:“有户曹郎中和素者,翻译绝精,其翻《西厢记》、《金瓶梅》诸书,疏节字句,咸中蓕肯,人人争诵焉。”
英文译本
1950年,17岁的美国汉学家芮效卫(David Tod Roy)在南京秦淮河边一家二手书店找到《金瓶梅》,从此与《金瓶梅》结下不解之缘。1982年,芮效卫在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以万历本为源本,开始翻译《金瓶梅》。
芮效卫认为,
英文译本
对西方读者而言,读《金瓶梅》难度很大。排除它多头并叙、见缝插针的复杂故事结构,它还百科全书般地吸收了民间俚俗词牌小调、谚语方言。并且它常被误解,他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对于这种文化误读的抗争。
1993年,《金瓶梅》译本第一册出版。八年之后,该书第二册出版。2013年,芮效卫译完《金瓶梅》最后一卷(第5卷)。英译本5卷《金瓶梅》的总页数2500多页,注释多达4400多条。芮效卫的英译本忠实原著,力图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著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每卷中注释所占的篇幅均高达三分之一。研究者认为,他的翻译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英文译本,也为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文献。
作者简介
原书作者笔名“兰陵笑笑生”,全国名称兰陵的地方仅两处,一处在江苏常州市武进县。常州文人辈出,多有才子佳人的故事演绎,《金瓶梅》所使用的词语、俗谚多出自南京和常州,本书应是常州才子所作。